東方早報:頂級咨詢機構輔導上海國企海外并購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成功的領域大多集中于能源和礦業方面。

東方早報:頂級咨詢機構輔導上海國企海外并購 - 法律橋-上海楊春寶一級律師

??????? 早報記者 王道軍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成功的領域大多集中于能源和礦業方面,而在食品業和信息技術產業方面,則失敗的較多。

博斯公司(Booz & Company)全球高級合伙人,大中華區董事長謝祖墀昨日在向記者分析上海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海外并購屢遭敗績時作出上述表示。他認為,食品業和信息技術產業其競爭優勢更多來自管理能力和科技能力,中國企業在這方面的競爭優勢則相對欠缺。

7月20日,上海市國資委召開出資監管單位綜合研究部門負責人會議。會上,謝祖墀作了“加快國有企業‘走出去’”的報告;錦江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電氣(集團)總公司、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團)總公司等企業作了交流發言。

據博斯公司網站資料,博斯系全球頂尖的管理咨詢公司,為世界領先的企業、政府及機構提供協助。

記者了解到,上海國資委正在多途徑“指導”上海國企走出去。此前的5月24日,上海市國資委還聯合上海媒體啟動了“上海國企在海外”大型海外實地采訪調研活動。

海外并購雄心受挫

謝祖墀稱,自2004年起的最近7年間,中國企業境外收購迅速增加,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4.9%。

但上海國企“走出去”并非一帆風順。在上述會議上作交流發言的光明集團,近年來多次出手并購國際知名食品企業,卻屢遭失敗。

和華利盛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楊春寶告訴早報記者,金融危機后,中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而發達國家復蘇相對緩慢,很多有實力的中國企業紛紛展開國際并購。

光明食品集團也正是在這個關頭大膽出手。特別是2010年,該公司把并購觸角延伸到了諸多海外企業。

其間,光明食品被傳出有意收購的海外公司,包括澳大利亞最大原糖生產商西斯爾公司(CSR)、新西蘭五家獨立牛奶加工商之一的信聯乳業有限公司、英國聯合餅干公司、美國維生素零售連鎖店健安喜(GNC)。

然而,這4次被傳的并購案只有一次成功。2010年10月,國家發改委核準了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入股新西蘭信聯乳業有限公司項目。

謝祖墀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主要有三類原因,一種是去國外獲取能源、礦產等資源,一種是想通過并購獲取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能力,另外一種是想把產品延伸到國外市場。光明食品集團的并購則有后兩種意圖。

不少中國企業的想法與光明類似。謝祖墀說,中國企業要在競爭過程中建立可持續、難以復制的核心優勢,收購兼并是增強優勢較為迅速的一種方式。

中國企業“兩大優勢”

楊春寶說,中國國企海外并購時面臨的問題可能更多。因為西方很多國家對中國國企往往比較擔心,覺得它們屬于國家控制,是不是政府的政治行為。遇到這種情況并購往往會失敗,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005年收購美國優尼科公司失敗就是典型案例

謝祖墀認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并不是沒有優勢,比如資金優勢,另外還有市場的優勢。他認為,吉利2010年完成對沃爾沃轎車公司的收購,其主要原因就是沃爾沃的股東福特汽車公司考慮到中國汽車市場的良好前景。

謝祖墀表示,比之優勢,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過程受到的挑戰更大。

第一個挑戰就在走出去之前,楊春寶說,很多中國公司在國內并購做得比較好,往往就把這種經驗帶到國外去,沒有很好的戰略規劃,雖然可能了解了并購目標公司,但對目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可能影響企業經營的因素缺乏分析和準備,這樣的結果往往就會失敗。

謝祖墀認為,目前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在戰略和海外目標篩選方面,缺乏長期的戰略規劃,特別是一些政府驅動的項目上。比如能源、礦產類項目,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有的過于依賴第三方如投行等機構驅動的交易,缺乏對目標的清晰認識。

楊春寶說,即便就并購達成了協議,也未必就意味著成功。被并購的公司此后的整合更為重要。

謝祖墀也認為,困難的是公司的整合。在公司整合過程中,未能夠對被并購公司的管理層進行有效激勵,過渡過程中缺乏清晰的決策權和流程控制,都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發展。

(轉載自《東方早報》2011-07-28 )

最后編輯于:2018-09-24 11:07
  • 本站聲明:本站所載之法律論文、法律評論、案例、法律咨詢等,除非另有注明,著作權人均為站長楊春寶高級律師本人。歡迎其他網站鏈接,但是,未經書面許可,不得擅自摘編、轉載。引用及經許可轉載時均應注明作者和出處"法律橋",并鏈接本站。本站網址:http://www.xabzw.com。
  •  
  •         本站所有內容(包括法律咨詢、法律法規)僅供參考,不構成法律意見,本站不對資料的完整性和時效性負責。您在處理具體法律事務時,請洽詢有資質的律師。本站將努力為廣大網友提供更好的服務,但不對本站提供的任何免費服務作出正式的承諾。本站所載投稿文章,其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