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金融時代的終結?(東方早報)

困擾瑞士銀行(瑞銀)近一年半時間的避稅案以所謂“皆大歡喜”的方式結束了,瑞銀躲過了巨額罰款,美國方面得到了想要的客戶資料,客戶則被告知瑞士銀行業最終沒有違法其“神圣”的保密法。

但先別高興得太早,問題才剛剛“暫露頭角”。這些問題如下:

一、既然開了先例,美國接下來很可能針對瑞士的其他銀行提起類似指控。

二、法國、德國等國似乎也準備仿效美國來上這么一手。瑞士的這兩大鄰國最近對瑞士的銀行保密法提出過嚴厲批評,甚至呼吁把瑞士列入“不合作的避稅天堂”黑名單。

三、遭“泄密”的瑞銀客戶們正面臨美國方面的國際逮捕。根據美國司法部18日向法院提交的有關文件,美國政府已對涉嫌通過瑞銀逃稅的150多個該行美國客戶發起刑事調查。從已披露的情況看,很多此類瑞銀客戶通過轉道香港等“避稅天堂”,達成轉移收入的目的。

四、瑞銀客戶們也不是吃素的,不少客戶為確保自己的賬戶信息不被披露,正在奔走四方,欲發起集體訴訟。

以上種種均指向同一點,瑞銀所開的先例,是否會導致這樣一幅情形:深受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之苦的各國競相打擊“避稅天堂”,令因海外避稅而流失的收入“回流”本國;客戶們則不再“信仰”瑞銀們的神圣“保密”傳統,二戰后興起的各類“避稅天堂”及其伴生的離岸金融隨之遭遇致命打擊。

但似乎用不著杞人憂天,問題有多少,解決之道就有多少。

首先是保密問題。普華永道金融服務業合伙人梁國威顯然沒這么悲觀。在他眼中,打擊逃稅行為,反而更有利于離岸金融中心的發展,“監管的適度透明有利于反洗錢、反貪污等”。

和華利盛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楊春寶律師說,“避稅天堂的保密制度除了逃稅外,一定程度上還包容了犯罪”,“有的離岸小島更是靠賣國籍為生。”

  楊春寶說,保密也應該是建立在在合規的基礎上,“比如我們簽署一些保密協議,必然會有除外條款”。楊春寶同時補充:“當然前提是我們盡快告知客戶,并將披露的內容,限定在相對應部門所要求的最低限度。

接下來的問題是,與“避稅天堂”伴生的離岸金融業務就真的完了?對此,專家門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以史為鑒,避稅、逃稅,并非離岸金融中心的“本來面目”,最初其只提供國際交易、資金融通的便利。只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資本流動的自由化,這些離岸金融中心為謀生,才轉向了“避稅”功能導向。

事實上,除了避稅型,離岸金融中心還有多種模式,中國目前力圖發展的是便利于貿易的離岸金融業務。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進一步指出,只要各個國家有稅收、貿易等政策差異,或者說存在尋租空間,必然就會有“避稅型”離岸金融中心存在。除非全球一統,貨幣統一、稅收統一。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的觀點則是,所謂“避稅天堂”所涉及的問題是金融監管與金融創新。“金融監管與創新是相互促進和影響的。此消彼不會消失,有怎樣的監管就有怎樣的創新。”

9月在匹茲堡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首腦金融峰會應該會給出初步答案。

(本文轉載自2009年8月20日《東方早報》)

最后編輯于:2018-09-24 11:17
  • 本站聲明:本站所載之法律論文、法律評論、案例、法律咨詢等,除非另有注明,著作權人均為站長楊春寶高級律師本人。歡迎其他網站鏈接,但是,未經書面許可,不得擅自摘編、轉載。引用及經許可轉載時均應注明作者和出處"法律橋",并鏈接本站。本站網址:http://www.xabzw.com。
  •  
  •         本站所有內容(包括法律咨詢、法律法規)僅供參考,不構成法律意見,本站不對資料的完整性和時效性負責。您在處理具體法律事務時,請洽詢有資質的律師。本站將努力為廣大網友提供更好的服務,但不對本站提供的任何免費服務作出正式的承諾。本站所載投稿文章,其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