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鳳凰將“涅槃” 大股東離席資本盛宴

  通過破產重整即將重歸資本市場,大股東長航集團宣布退出;分析認為,可能是為即將進入的重組方“騰地方”

  就在*ST鳳凰即將重歸資本市場的“前夕”,大股東中國長江航運集團總公司(下稱“長航集團”)宣布退出*ST鳳凰,通過公開渠道尋找“接盤俠”。消息傳出立即引發(fā)資本市場錯愕:公司即將重歸股市,大股東緣何于此時離席盛宴?有觀點認為,長航的退出可能是為即將進入的重組方“騰地方”,這使鳳凰的重組預期變得更加強烈。

  盡管這家公司的經營水平未有實質改善,且未有轉型進展,所處行業(yè)仍在持續(xù)低迷,但牛市當前,市場狂熱,恢復上市+重組預期的雙重利好,仍然刺激投資者為之興奮。

  大股東讓權帶來重組想象

  在重新上市的當口,大股東“突然”抽身離去的舉動令人感到蹊蹺,也令*ST鳳凰恢復上市的前景變得難以琢磨。

  5月30日,*ST鳳凰(000520.SZ)對外發(fā)布公告稱,長航集團計劃將其持有占*ST鳳凰總股本17.89%的股權對外轉讓,現公開征集接盤人。長航集團則公告稱,擬將所持有*ST鳳凰股權全部置出,待獲國務院國資委批復后,將公開征集受讓方。

  6月4日,*ST鳳凰董秘李嘉華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對這個事情并不清楚,“你去問集團吧。”記者就相關問題聯系長航集團相關負責人,但截至發(fā)稿未得到回復。此前ST鳳凰公開表示,預計該事件對公司恢復上市影響不大。

  *ST鳳凰的業(yè)績數據顯示,2014年,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9.82億元,同比減少27.49%;凈利潤為43.07億元,同比增加195.41%。根據這一業(yè)績表現,之前連續(xù)三年虧損而于2014年被暫停上市的*ST鳳凰,獲得了恢復上市的基本資格。在公司進行破產重整之后,長航集團的持股比例被稀釋至17.89%,目前仍為上市公司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一位資本市場觀察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大股東在這個時候賣掉股權,重組預期更加明顯,“雖然集團表示公開征集接盤方,但不排除這是已經有備胎的預兆。”他表示,大股東此舉很可能意在為接下來的重組方騰出位置。“可以做這樣的猜測,比如潛在的重組方已經有了,只是對方不愿意公司有長航這么一個控股股東。”該人士分析認為,“當然公司無權要求大股東讓權,所以這里面應該是有幾方達成的共識,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安排。”

  對于這一猜測,*ST鳳凰董秘李嘉華未予承認,他表示,公司目前尚未收到相關(關于重組事項)的通知。

  被動債轉股 或因禍得福

  在恢復上市的這段等待期里,最忐忑和激動的當屬持有*ST鳳凰的大小股東們:根據一般“規(guī)律”,恢復上市往往預示著一只股票神話般的漲幅。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股東中有一部分“特殊”的存在,他們很可能隨著鳳凰的再次上市而被動“因禍得福”。

  2014年,*ST鳳凰業(yè)績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yè)收入9.82億元,同比降27.49%;實現凈利潤43.07億元。而上年同期為虧損451458.47萬元。查閱相關公告可知,實質上助力*ST鳳凰順利扭虧的,是公司于2013年開始進行的破產重整程序。據了解,在*ST鳳凰的破產重整方案中,針對普通債權的債務重組具體措施為:對每家債權人20萬元以下(含20萬元)的債權部分按照100%的比例清償,而超過20萬元以上的債權人,每100元普通債權可以分得4.6股*ST鳳凰股份,根據對應股價折算,該部分普通債權清償比例僅為11.64%。這部分債權人占去絕大部分。

  財經評論人皮海洲告訴新京報記者,在這種形勢下,債權人幾乎別無選擇,只能被動接受這一方案。因為按照現行的制度,上市公司破產后,這些債權方的權益得不到有效補償。

  一位資本市場觀察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11%的債務清償率明顯是偏低的,破產重整方案能夠最終投票通過,很可能是公司對后續(xù)的重組有一系列的規(guī)劃和安排,且這種安排使債權方安心,方使債轉股順利通過,而破產重整工作也得以順利實施。“包括大股東長航的這次賣股舉動在內,很可能都是在原定動作內的。”

  對于這種分析,*ST鳳凰董秘向新京報記者進行了否認。“沒有任何安排,我們當時的工作都是嚴格按破產法來走的。”他表示,對于最終投票得以通過的結果一開始是沒有想到的。“當時(投票前)我們看不出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

  律師楊春寶告訴新京報記者,涉及債務的上市公司破產重整要通過召開債權人大會得以進行,債權人有權利否決方案。那么公司就會直接進入破產程序。“但企業(yè)一旦破產清算,作為債權方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可能所獲甚微,于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前述資本市場觀察人士認為,“另外還可能有的人考慮,鳳凰一旦恢復上市,不管是賣殼還是其他方式實現重組的可能性很大,這是熱門題材,債權方賭一把,復牌后很可能連本帶利都回來了呢。”他說,“雖然入股是被動入股,但很有可能‘因禍得福’。”

  業(yè)績仍低迷 *ST鳳凰轉型“還沒安排”

  雖然恢復上市和重組的雙重利好在前,但許多市場人士甚至包括不少等待解套的投資者都很清楚,*ST鳳凰本質上“仍是一家績差公司,”一位投資者在股吧表示。“這樣的公司,我的策略一般是見好就收的,不可戀戰(zhàn)。”

  從公開信息不難發(fā)現,助力*ST鳳凰順利扭虧,公司獲得重整收益為39.54億-43.70億元。但公司境況的好轉并沒有清晰反映在經營上,而航運大環(huán)境依然低迷的現狀也沒有改善。

  來自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的一項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航運市場仍舊低迷,而2015年這種狀況很可能持續(xù)。調查顯示,54.55%的船舶運輸企業(yè)認為供求失衡未能解決,市場將持續(xù)低迷。2015年“航運市場整體行情出現大幅增長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公司一季報業(yè)績同比仍然下滑,公司解釋稱,其中重要原因是“航運業(yè)持續(xù)低迷”。

  “大環(huán)境沒有改善,公司自身除了裁員節(jié)流之外,也沒有看到其他行之有效的提升業(yè)績的方法,照這個趨勢下去,即使公司再次上市,后市也并不樂觀,有的恐怕也就是供投資者炒個短線的意義。”前述市場人士稱。

  債務清償率僅為11%的公司,大部分債務轉換為股權由資本市場消化,“說白了這些風險未來都是由二級市場投資者接盤。這樣一來,選擇做長期對公司進行價值投資,還是操作短線,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前述市場人提醒道。

  “難道花了這么大力氣重整,就是為了繼續(xù)經營舊業(yè),繼續(xù)虧損,繼續(xù)向退市方向推進?”有投資者在論壇發(fā)出這一疑問。

  此前有消息稱,目前*ST鳳凰正在開發(fā)新型業(yè)務,擬形成“船貨代物流、大件特種運輸等多業(yè)務協同發(fā)展”,但公司董秘李嘉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轉型”進行了否認。“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考慮和安排,一切都要先等恢復上市再說”,李嘉華表示,“重新上市是對所有股東負責。”

  □新京報記者 張泉薇 北京報道(本文轉載自《新京報》2015年6月8日財經)

最后編輯于:2018-09-23 18:19
  • 本站聲明:本站所載之法律論文、法律評論、案例、法律咨詢等,除非另有注明,著作權人均為站長楊春寶高級律師本人。歡迎其他網站鏈接,但是,未經書面許可,不得擅自摘編、轉載。引用及經許可轉載時均應注明作者和出處"法律橋",并鏈接本站。本站網址:http://www.xabzw.com。
  •  
  •         本站所有內容(包括法律咨詢、法律法規(guī))僅供參考,不構成法律意見,本站不對資料的完整性和時效性負責。您在處理具體法律事務時,請洽詢有資質的律師。本站將努力為廣大網友提供更好的服務,但不對本站提供的任何免費服務作出正式的承諾。本站所載投稿文章,其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發(fā)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