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榮膺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首屆全國律師業務案例“金獬獎”二等獎。
“中心廣場”位于上海市威海路、陜西路口,是由置地公司與上海元件五廠聯合開發建設的辦公樓,項目占地7961平方米,建筑面積87798.23平方米,總投資計劃達人民幣八億多元,部分商品房、部分自用辦公房,曾是上海浦西地區的最高建筑。經過近兩年的建造,大樓土建結構已封頂,但因置地公司后續建設資金不到位,該工程被迫停建長達一年之久,項目建設陷入了僵局,置地公司被迫多方聯絡,意圖將大樓“托盤”轉讓。與此同時,新民晚報社正欲建造一幢智能化大樓,作為全國晚報交流中心。經過和置地公司的全面協商,雙方達成了初步的意向,即置地公司將“中心廣場”在其名下的大部分面積房屋(包括地下室)按大樓土建結構封頂、外墻、內部管線、設備安裝等尚未動工的現狀轉讓給報社,轉讓價為人民幣1.8億余元,考慮到報社使用上的原因,由置地公司、報社、上海元件五廠三方還將重新分配樓層,原分配給上海元件五廠的部分樓層有償置換給報社。轉讓后工程建設由報社負責,費用也由其承擔。
但是,報社在與置地公司具體洽商轉讓事宜的過程中卻發現了一系列的法律障礙,即:置地公司已將部分樓層抵押給銀行,部分樓層預售給外商,部分樓層作為注冊資本設立了大酒店,還拖欠施工單位巨額工程款,同時該大樓除大部分樓層屬商品房性質外,尚有小部分樓層是非商品房性質,法律關系錯綜復雜。報社對此也頗感棘手。為了能夠在保障自己合法權益的基礎上順利受讓該大樓,并使自己在后續工程建設中起主導作用,報社公開向各律師事務所征求轉讓方案。楊春寶律師所在律師事務所所提方案經各方專家一致論證為最佳而勝出,并由此成為該項目轉讓的全過程法律服務單位。
服務過程中,針對項目所遇各類法律難題,承辦律師在縝密分析、精心設計、嚴密論證的基礎上,通過參加談判、積極協調、盡職調查、文件審查和法律文件制作等工作,法律風險一一化解,法律障礙逐一排除,出色完成項目全過程法律服務。使“中心廣場”——當年浦西最大的停建工程重新煥發青春。律師們的優質服務得到了報社領導的高度贊揚。如今,歷時三年多,中心廣場已經建成,成為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的辦公樓,并已更名為“文新報業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