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者:鋼絲繩上的白天鵝(財智領袖)

中國企業經過“被侵權”的教訓后,越來越注重自主知識產權額研發和知識產權的保護,甚至把知識產權作為企業發展戰略。華旗咨詢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馮軍強調,多擁有一些知識產權和專利,中國企業就能從戰略防御,到相持,最后到戰略反攻。如今華旗資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旗下的愛國者電子(以下簡稱“愛國者”)就進入了反攻階段,426,其以侵權為由,將國際知名的電腦企業惠普高上法庭,同時與東芝、戴爾、索尼、三星等企業協商此事,這件事被業界視為在知識產權領域中國企業向國際企業下的戰書。但是,專家指出,這些跨國公司對《中國知識產權法》了如指掌,何況《中國知識產權法》發展并不成熟,沒有ITC(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簡稱)發起的337調查(編者注:337調查以337條款為基礎,對被上訴企業進行調查。)的威懾力。所以在國際知識產權爭奪戰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我國知識產權法急需完善,企業需要快遞提高把控知識產權的能力。

?

自衛反擊戰之難

愛國者以侵犯其USB PLUS的知識產權為由,向多家侵權企業發出了律師函。在惠普和東芝明確否定侵權之后,愛國者最后決定通過法律來維護其權利。

愛國者總裁兼CEO曲敬東對《財智領袖》記者表示,此次對愛國者USB PLUS的侵權是全球性的,愛國者的損失是相當大的。現在總體判斷筆記電腦廠商,包括惠普、東芝、戴爾、索尼、三星等都已經適用了愛國者的一些專利技術。相關數據顯示,全球有6000萬臺電腦使用了這一專利技術,并且數據還在不斷更新中。“USB PLUS的接口技術被全球各大廠商所推崇,我們是欣喜的。但是,我們解決反對通過侵權行為使用愛國者的專利技術。跨國公司應成為保護知識產權的表率,我們希望本案能對保護中國企業專利技術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進而為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建設創造健康良好的發展環境。”

據悉,USB PLUS接口技術一共包含了8項專利,其中2項是發明專利、其他6項是實用型專利。2006417,愛國者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報了USB PLUS數據傳輸SAT連接器專利;20091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CES會展上,愛國者向使人公布了這一接口技術;今年23日國家批準了這項專利技術。

愛國者產品研發部總經理謝燦豪介紹,這項技術大大地提高了USB接口的傳輸速度,傳統的USB 2.0接口技術,傳輸速度只能達到480Mbps,而這種傳輸速度已無法滿足高速外設與計算機通訊的需求。USB PLUS能夠達到6Gbps的高速率傳輸,是USB 2.06倍,也就是說,普通用戶使用USB PLUS數據傳輸SATA連接器,拷貝電影等大容量的文件時,傳輸時間是USB2.01/6,而且它還兼容USB3.0USB2.0ESATA接口技術。

曲敬東向記者介紹,愛國者已先行采集了惠普、東芝等筆記本的產品信息,并對相關證據進行了公證,初步認定前述產品侵犯了愛國者的專利權案。在次過程中,愛國者已經向惠普、東芝、戴爾、索尼、三星等廠商發出了律師函。

426,世界知識產權日這一天,愛國者分別向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和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狀,將中國惠普有限公司和東芝(中國)有限公司及兩者的生產商和經銷商一并告上了法庭,要求其停止使用愛國者USB PLUS數據傳輸SATA的連接器專利技術。

曲敬東說:“IT企業大部分精力應該是投入在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上,愛國者的戰略不是一次專利案的勝訴,我們只是要求他們立刻停止對愛國者USB PLUS數據傳輸SATA的連接器專利的侵權行為,希望他們尊重技術的發明源,只有在這種相互尊重下,相信一切才會變的順暢。”

東莞市知識產權促進中心主任、東莞理工學院副教授李文偉對記者說:“中國與外國知識產權保護力量對比,可以形象地說,他們是巨人,我們是小孩。大行業里,技術專利幾乎被歐美日本等國家壟斷了,所以現在我國民族企業發展很有壓力。”

愛國者的對手很多都是身經百戰的知識產權“老將”,這些企業不僅有相當多的實戰經驗,而且熟知各國只是產權法。特別在我國知識產權法不完備的情況下,他們會想方設法找漏洞,尋求突圍。所以愛國者維權,尤其對如此多的跨國企業維權很有挑戰性。

和華利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律師楊春寶對《財智領袖》記者說:“從法律角度來看,愛國者維權行為將面臨司法界定難、訴訟成本高、法律不完備三個困難。”如果愛國者能提供有力的證據證明侵權企業存在侵權行為,而且其專利本身也需經得起質疑,因為在知識產權訴訟中,被告往往會嘗試主張專利無效。如果在侵權企業做出一定讓步的情況下,雙方可能達成和解。

曲敬東向記者指出,惠普、東芝已收到起訴狀,現在是答辯、舉證期,一切按照法院的程序進行。愛國者歡迎和解,但必須是在對方承認對愛國者專利侵權的前提下。

和解是我國企業與國外企業發生知識產權糾紛之后,普遍采取的方式。因為與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法相比,尤其是美國的337調查相比,我國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遠遠達不到維護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的目的。

?

337調查致客場之患

隨著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跨國企業對我國企業的防守越來越嚴,攻擊也越來越頻繁,關于知識產權的調查也越來越多。而337調查對我國電子產品的打壓最為嚴重,我國已經成為337調查的最大受害國。

美國對我國的337調查始于19861229,源于韓國和希臘對我國皮大衣及毛皮類產品的控訴,到了2008年底,美國針對我國的337調查已經達到90起,占美國自19862008年發起的337調查總數的20.9%;自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50%的337調查都與中國有關,每年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

通領科技集團董事長陳武勝表示,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即使你擁有知識產權,但是別人還會主動地攻擊你,因為你侵犯了他的根本利益。

通領科技集團(以下簡稱“通領科技”)就是競爭中337調查的“魚肉”,成為美國萊伏頓電器公司(以下簡稱“萊伏頓”)的收下敗將。通領科技生產的漏電保護器進入美國后,迅速搶占了美國10%的市場。通領科技的介入打破了萊伏頓、帕西西姆、庫柏、哈卜對漏電保護器專利的壟斷局面。2004年春天,通領科技被萊伏頓以侵犯知識產權為由告上了美國聯邦法院,經過3年的艱苦努力,2007710,通領科技勝訴,成了“中美知識產權第一案”。

通領科技堅持三年取得勝訴的36天后,美國漏電保護器四大巨頭之一的帕西西姆公司又把通領科技報上了ITC,申請對通領科技進行337調查。通領科技深知337調查之外,歐洲、韓國、日本等上世紀都經受過337調查,而且基本敗訴。萬般無奈之下,通領科技最后放棄了337之爭,退回國內,希望從客場退居主場取得利益的一個制衡。

回國后,通領科技發現帕西西姆公司的很多漏電保護器在中國東莞生產,而且部分產品侵犯了通領科技在中國申請的專利。于是通領科技在中國海關總署申請知識產權保護,按照規定繳納了160萬的保證金,深圳海關扣押了一個侵權產品的集裝箱。但是西西姆公司繳納了160萬的反保證金之后,輕而易舉地取走了貨物。而通領科技的產品早已被ITC列入有限排除令,被趕出美國市場。

陳武勝說:“我們在國外遭受了如此多的不平等的遭遇,但是我們來到我們的祖國,我們找不到可以陳訴的地方。”

專家表示,337調查就是很不公平,國家應該在政治層面與美國進行談判,抑或我國也成立類似的機構,來維護我國企業,尤其是對外貿易企業的利益。此次愛國者的維權行為,倘若我國有ITC,那么直接啟動337調查,把惠普和東芝的侵權產品列入有限排除令范圍之內,那么惠普和東芝等企業就不會置之不理了。

?

體系缺乏致主場之憂

與西方相比,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法,既不成熟也不完備,不能達到保護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的目的。

楊春寶向《財智領袖》記者指出,西方國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較早,其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無論是權屬規定,還是懲罰措施規定都已經相當完善。以美國為例,根據美國法律,在知識產權案件中,如果被證明是故意侵權,法院可以判令被告支付高達損害賠償3倍的懲罰性賠償,侵權者還可能被判令支付權利人全部或一部分律師費。相反,我國由于相關法律體系的不完善甚至缺失,往往使一些國外企業更加肆無忌憚的借維權之名,將中國企業趕出國際市場。

我國法院立案門檻太高,在開庭前,原告就必須付出大量精力和財力,嚴重挫傷了國內企業維權的積極性。而337調查門檻很低,殺傷力很大。337調查通常16個月左右就可以完成庭審并作出相應裁決。按337調查程序,如ITC認定外國企業侵犯了美國企業的知識產權,便可采取有限排除令或者普遍排除令,即部分或者全面禁止侵權產品進入美國市場,還可以采取禁止令,即禁止國內侵權企業從事與侵權產品有關的行為。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美國公司都傾向于使用337調查來獲得相應的法律救濟。

鹽城捷康CEO安立軍說,:“337調查對發展中國家企業的手段是專門挑小的打,因為小企業沒有思想準備,技術、法律、資金都很弱,通過打斷小的,扼殺中大型的,最后達到壟斷和控制市場的目的。”

隨著我國企業對知識產權的重視,不斷研發自己的核心技術,擁有知識產權的數量不斷增加,對于知識產權法的需求越來越多。而我國的知識產權法不僅不夠完善,而且發展的速度很慢。

曲敬東表示,國內外發生過許多類似的專利侵權案件,我認為最大的困難是專利權法認知模糊,許多的廠商對于專利的侵權與被侵權是盲目的。

愛國者在這樣的法律框架和對方拒絕和解的情況下,即便愛國者像通領科技一樣申請中國海關知識產權的保護,但是前車之鑒證實侵權產品依舊可以進出中國市場。

楊春寶解釋,我國知識產權法的問題在于對于侵權懲罰不夠、專利侵權案認定門檻過高、執行難等問題。因此,應該從以上幾個角度改進和完善我國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制度,使知識產權擁有者的合法權益得到快速和全面的保護,改變中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不利地位。

?

白天鵝要找對舞場

我國企業知識產權的申請量和注冊量迅速增加。相關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專利申請項87.7萬件,同比增長22.4%,其中國內專利申請22.9萬件,同比增長17.7%。隨著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我國企業的自主研發數量逐年增多,維權意識越來越強,維權的案件也是水漲船高。

國資委政策法規局副局長張華說:“世界已進入知識產權糾紛的高發時期,國外跨國公司與中國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爭’可謂愈演愈烈,涉及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專利、商業秘密領域的侵權糾紛事件逐年增加。”

隨著國際貿易戰爭日趨激烈,擁有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不僅是企業發展的動力,而且成為一種貿易戰略。而中國企業無論從知識產權的開發、應用,還是保護都出于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很稚嫩。“知識產權當做矛可以刺傷對方,當作盾可以保護自己,而這一點恰恰是中國絕大多數企業欠缺的能力。”

華中科技大學知識產權戰略研究院院長朱雪忠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僅依靠創新是不夠的,還需要把創新變成知識產權的威懾力,在別人進攻的時候防備,在競爭時能用它參與競爭。”

愛國者此前就經歷過慘痛的教訓。2002年,愛國者母公司華旗被朗科告上法庭:2007年,在漢諾威電子展上因一家意大利公司稱其侵犯了知識產權被沒收產品。吃一塹長一智,在摔了跟頭之后,愛國者也拿出了知識產權作為武器,保護自己,開拓市場。

專利技術是一個IT企業的驕傲,民族專利是一個民族的驕傲,愛國者USB PLUS的接口技術被全球各大廠商所推崇,這是“中國創造”技術為世界作出的貢獻,但是對方通過侵權行為直接使用專利是對科學技術的不尊重,是對民族專利的不重視,是違背知識產權法的,這種現象必將挫傷科技創新積極性,不利于市場的良性發展,法制經濟社會的今日,我們有責任通過法律的力量,維護自身權利的同時,帶動更多人一起來捍衛民族專利不被人侵犯。愛國者向來很重視專利的維護,及時申請專利,并對專利進行市場監測,第一時間搜集到侵權證據是這次侵權案最有把握勝訴的關鍵,曲敬東解釋。

楊春寶強調,在運用知識產權的時候,企業自身要做好以下幾點:首先,擁有自主創新能力和自己的知識產權、發明專利;其次,中國企業不但要充分利用國際國內法律武器,借助咨詢機構和國際律師資源,注意收集有利于自己的多方證據,還要與政府一起建立和利用知識產權糾紛預警應急機制。(本文轉載自《財智領袖》2010年7月號)

最后編輯于:2018-09-24 11:11
  • 本站聲明:本站所載之法律論文、法律評論、案例、法律咨詢等,除非另有注明,著作權人均為站長楊春寶高級律師本人。歡迎其他網站鏈接,但是,未經書面許可,不得擅自摘編、轉載。引用及經許可轉載時均應注明作者和出處"法律橋",并鏈接本站。本站網址:http://www.xabzw.com。
  •  
  •         本站所有內容(包括法律咨詢、法律法規)僅供參考,不構成法律意見,本站不對資料的完整性和時效性負責。您在處理具體法律事務時,請洽詢有資質的律師。本站將努力為廣大網友提供更好的服務,但不對本站提供的任何免費服務作出正式的承諾。本站所載投稿文章,其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