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應訴,右手創新(2007)

應訴是標準動作

中芯國際在北京控告臺積電違反誠信原則,且損害商譽,引發不公平競爭。此舉在業界引發了一場不小的震動。中芯國際與臺積電可謂積怨已久,早在三年前,臺積電在美國起訴中芯國際通過各種不當方式獲取臺積電商業秘密并侵犯了臺積電專利權。去年1月,中芯國際同意和解。但今年8月,臺積電又在美國提起訴訟,指控中芯國際未遵守雙方的和解協定,而中芯國際也就此提起反訴。此次,在北京高院的訴訟,是兩大晶圓企業之間矛盾升級的必然結果,也是中國專利訴訟日益增多的現實寫照。

自中國加入WTO以來,外國企業在中國申請專利的數量呈上升趨勢,在中國的發明專利中,外國企業和外資企業占絕對多數,且外國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專利集中分布在高科技領域,眾多產業核心技術掌握在他們手里。國外企業利用其自身優勢已經開始向中國企業發起一場沒有硝煙的知識產權戰爭。不論是英特爾訴東進,還是海信的商標之爭、DVD收費問題、思科訴華為、MP3和EVD的專利費糾紛,都暴露出中國企業正面臨跨國公司層層的知識產權訴訟的包圍之中。

烏云壓頂,山雨欲來風滿樓。中國企業面對這種包圍,最初的反應是消極應對,采取逃避策略,然而事實證明逃避只能導致沉重的、不合理的經濟負擔或者市場的喪失,惟有主動應戰才能沖破烏云,迎來曙光,獲得生存之道。積極應戰不應僅僅理解為積極應訴,充分利用訴訟程序和證據規則,爭取最好的訴訟結果或者贏得更多的調整、反擊的時間;積極應戰還可以理解為主動出擊,反制對手,挑戰知識霸權,破除壟斷,爭取公平競爭的法律環境和商業環境。

設兩級創新目標,謀競爭主動權

然而,訴訟只能是手段,關鍵在于創新。創新的根本在于企業。知識產權是一張王牌,誰擁有了知識產權,誰就可以在今后的較量中贏得主動。在走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路上,研發當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只有建立全面的知識產權戰略才能全方位地建立企業知識產權體系、規劃創新之路、確定知識產權戰略目標、確立創新策略和防御策略。同時,應當將知識產權戰略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一極,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將知識產權特別是專利技術作為企業戰略性資產經營。

筆者認為,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初級目標應當包括積極投入研發掌握核心技術并申請專利獲得競爭優勢、引進核心技術取得排他使用權甚至獨占使用權、通過并購獲得專利技術、通過交叉許可獲得關鍵技術使用權等等。在與國外企業不可能進行交叉許可使用的情況下,專利回避設計無疑可以解燃眉之急。專利回避設計是指研究他人的某項專利,然后設計一種不同于他人專利的新方案,來規避他人的專利權。專利回避設計往往可以后發制人,但這需要技術人員與法律人員的密切配合,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稍有不慎亦會落入專利權人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的高級目標應當是將企業發展成為標準的制定者和品牌領導者。中國企業目前只能根據別人制定的游戲規則包括技術標準參與市場競爭,在這種狀態下,只能取得局部的優勢,無法獲得全局的優勢。

(本文系為香港《環球商業評論》第8期之封面文章《Made in China的突圍之戰》所作的專家點評。)

最后編輯于:2018-10-14 12:04
  • 本站聲明:本站所載之法律論文、法律評論、案例、法律咨詢等,除非另有注明,著作權人均為站長楊春寶高級律師本人。歡迎其他網站鏈接,但是,未經書面許可,不得擅自摘編、轉載。引用及經許可轉載時均應注明作者和出處"法律橋",并鏈接本站。本站網址:http://www.xabzw.com。
  •  
  •         本站所有內容(包括法律咨詢、法律法規)僅供參考,不構成法律意見,本站不對資料的完整性和時效性負責。您在處理具體法律事務時,請洽詢有資質的律師。本站將努力為廣大網友提供更好的服務,但不對本站提供的任何免費服務作出正式的承諾。本站所載投稿文章,其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