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退民進的盛宴中狂歡?!崩上唐皆浗o顧雛軍和他的格林柯爾系貼上了這樣的標簽。日前,科龍電器連連遭遇停牌、資金困境、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等多重危機,科龍電器三位天價獨董集體辭職。嚴義明律師等人憑著自己持有100股股票的小股東身份,公開征集投票權,目標直接指向科龍事件真相。
近日,中國證監會50人的龐大調查隊伍結束對科龍的調查,宣布近期公布結果??讫埵录l了人們對上市公司獨董制度的再次關注和思考。
獨董之咎
自從上市公司設立獨立董事以來,“花瓶”董事的綽號也就隨之而來?!蔼毝华殹币渤蔀橛绊懮鲜泄镜臐撛谖C。
“我只是一個推動者,希望大家都能參與進來,在制度上改善,哪怕利用現行的法律制度維護中小股東的利益,提升獨立董事的獨立性,從而也能很大程度上提升上市公司的治理水準,能夠很大程度上實現證券市場的公正公平?!毕破疬@場“倒顧運動”的嚴義明稱自己并不是為了獨董的津貼,而是一名“任務型董事”,自己的行為是為了完成獨立運動的“任務”。
目前滬深證交所上市的1000多家公司中已經基本上配備了獨董,總人數達到近4000名,平均每家公司3名以上。但根據對于獨立懂事的一項調查,約有5%的獨董本人坦承是“花瓶”,不能發揮作用;60%的獨董無暇顧及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只是象征性出席股東大會;相當多的獨董在董事會表決時從未投過棄權票或反對票。相應地,70%以上的投資者認為獨董基本沒用。獨立董事制度作為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立董事的主要職責就是對廣大股東負有的信托責任,需要對上市公司經營管理進行審查和監督。但目前的獨董行為缺乏必要的監督,權責的不對稱導致獨立董事制度流于形式。
實際上,早在2001年8月16日,中國證監會即頒布《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稱“指導意見”),中國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制度從那時起,真正成為了有法律依據支撐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一部分。
“獨立董事制度來源于美國,對中國上市公司治理有著特別意義。獨立董事制度在我國《公司法》中并沒有法律地位,我國《公司法》確立的是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構成的公司治理結構。監事會作為公司的監督機構被賦予了法定的監督之責。但是,由于該制度將監事會設計為與董事會平行的公司機關,同時對股東大會負責;監事會既無重大決策權,也無董事任免權。因此,其監督作用非常有限。而在實踐中,監事“榮譽化”、“花瓶化”,更加削弱了監事會的監督作用。因而獨立董事制度的引進便順理成章了?!鄙虾V袇R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黃寧寧律師對記者說。
獨董獨立之路
“我作為律師參加某上市公司年度股東大會時,就有股東對于獨立董事連股東大會都不出席提出了尖銳的批評?!辈稍L中,上海浩華律師事務所的楊春寶律師說。
實際上,即使是民營控股的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的問題仍然存在?!耙还瑟毚蟆钡拇嬖冢鶎е轮行」蓶|的權益得不到保障。上市公司淪為大股東資本運作、乃至“股市圈錢”的工具。
“當前我國證券市場比較混亂,而獨立董事在國外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是作為一個非常好的制度被引進到我國。由于我國傳統當中法制傳統比較少,守法精神欠缺,獨立董事制度搬進來以后,在獨立董事的產生上存在問題,上市公司掌握著獨立董事的聘用決定權,因此,上市公司選擇什么樣的獨立董事,取決于它對獨立董事的目標要求?!眹懒x明說。
對此,華東政法學院副院長顧功耘教授認為,政府有關部門應著手修改《公司法》,將實行獨立董事作為一種法律制度確定下來,并規定獨立董事的崗位職責、權利和義務等。
“我國法律制度基本源于大陸法系,體現在公司治理制度上就是實行董事會、監事會二元制,而獨立董事制度又是源于沒有監事會制度的英美法系。因此必須有效地融合這兩種制度,使我國的公司治理制度更加科學、有效?!睏畲簩毬蓭煂τ浾哒f:“我個人認為,獨立董事只是董事的一部分,因此其整體設計不能游離于董事制度,當然對于獨立董事的資質、提名選聘機制、行使職權的法律保障以及法律責任等方面可以進一步完善。重要的是應當改革監事制度,賦予監事會更大的監督權才是治本之舉。以完善的監事制度,輔以科學的獨立董事制度,我國的公司治理制度將會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
相關鏈接
科龍“倒顧”三部曲
根據科龍電器的公司章程規定,只要有代表總股本10%的股東參與征集投票權,就可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按照科龍包括A股和H股在內的9.92億總股本計算,只要有代表股份數超過9920萬股的股東參與征集投票權,臨時股東大會就能召開。另外,只要超過1%,超過992萬股的股東投贊成票,罷免三名“天價獨董”的議案就能通過;超過5%,罷免顧雛軍等股東的議案就能通過。
也正因為此,公開征集股東投票就顯得至關重要。據嚴義明介紹,他們已開始采取三個措施:第一,征集股東投票委托權。第二,在香港召開記者招待會,向香港的H股的投資人介紹,爭取獲得輿論和投資者支持。第三,在香港和內地走訪相對持股數較多的投資機構和投資人,獲得他們的支持。如果這些工作能夠實現預期目標的話,無論是過10%,還是過半數,超過第一大股東的股權數,在理論上來講就是有可能的。
“如果沒有募集到足夠的股份,目的也有可能實現。即在證監會查明后作出處分,我們會在此基礎上提出訴訟,會把個人告進去,也能達到目的。所以不是一條路通向羅馬。而如果一切都是事實的話,勝訴也就會是必然的了?!眹懒x明說。
轉載自《中國經營報》2005年8月1日B10版《商業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