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很漫長,中秋已過,仍是攝氏35度的高溫。
晚上吹著冷氣機,稍感涼爽;一打開電視,又覺很熱——各大衛視新舊水滸輪番轟炸,到處都是忠肝義膽的漢子,熱血、熱酒、熱心腸。
今夏還有一熱,便是手中這本熱氣騰騰,新鮮出爐的《法說水滸》。
之前已有幸拜讀過楊春寶律師的不少著作,受益頗深。其中最為印象深刻的,是他善于將嚴謹的法律思維和生動的實例評析相結合,以輕松有趣的文字深入淺出地闡述法律理論與實務,這在眾多法律人的專著中,實為難得。
而此番拜讀《法說水滸》,更是驚訝于楊律師的小說功底和豐富的想象力,情節起承轉合,語言風趣詼諧,人物刻畫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又內含官場商道之奧義,令人會心一笑。
但最為之嘆服的,便是楊律師通過梁山泊眾好漢的聚散興衰,描畫了中國當代民營企業的發展之路,構思巧妙,論述精湛,實為探究民營企業成長模式的窺豹之管,也是企業家投資創業的行路指南。
從白衣秀士王倫小打小鬧的農資經營部,到林沖被逼上山改制為有限合伙企業,再到晁天王率眾加盟組建有限責任公司,梁山泊一路壯大,生機蓬勃;再到黑宋江成立山寨集團、掀起兼并狂潮、引進私募投資、尋求發行上市……在楊律師的筆下,我們看到了眾多民企的身影,數十年來摸著石頭過河,時有暗礁、時有漩渦,心頭火熱,腳下執著,嘗盡世態炎涼,終不改江湖豪情,一路風霜,一路滄桑。
在山寨集團的興衰史中,我們仿佛讀到了馬云、潘石屹、馮倫等等眾多商界傳奇出于草莽,闖蕩商海時的心路歷程。而如今許多的民營企業,正面臨著從草莽幫派到現代化管理制度的轉型,而對于類似“梁山泊山寨集團”的眾多典型中國式民企而言,這個轉型期漫長而又艱難。
在律師執業的過程中,筆者曾經看到過許許多多轉型失敗的案例:
曾有一家當年頗具潛質的企業,在經歷前期高速發展之后卻舉步維艱,究其原因,則是因為自創業以來就沒有對管理團隊的權利加以明確的規范和限制,也沒有對激勵機制進行合理的規劃,最后因意見不合、分配不公導致眾弟兄分道揚鑣。企業由此元氣大傷,最終難逃被競爭對手低價并購的命運。
另有一家在業內十分被看好的企業,經過數輪結構調整和引進投資之后,馬力十足,只等排隊上市,一飛沖天;豈料在敲響上市鑼聲的前夕,因作為其重要資產的相關知識產權存在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一個小小的瑕疵,最終功虧一簣。
還有一家企業,擁有極具競爭力的核心科技,市場份額也一路攀升,前景一片光明;但其始終沒有引入職業經理人,一直由作為科學家身份的創始人及其家人管理企業,雖說“科學家會武術,誰也擋不住”,但其家族式管理的模式還是給企業的發展留下了隱患,最終因家庭內部矛盾和繼承權之爭導致企業分崩離析,夢想變成了泡沫。
而至于其他一些企業,因為前期的公司結構設計沒有考慮周全,在實施投融資計劃時,為符合投資人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不得不推倒重來,付出巨大代價,則更是屢見不鮮。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若企業始終報以這樣的態度,在問題來臨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很難維持發展的動力的。一個好的企業家,必須具有長遠的目光,必須是一個對未來具有危機感,一個善于思考的人。
如何規劃企業的管理制度?如何協調管理團隊之間的利益分享?如何安排企業的投資結構?如何設計新的投資人的進入和退出的通道……這些問題,對正在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謀求更大發展的企業而言,往往都是無法回避的。但在企業的初創階段,很多創業者們卻常常不會考慮這些問題,那時,創業者所信賴的,是眼光、魄力、一腔熱血。在憑借一項獨到的技術,或一個絕佳的機會,甚至一段微妙的關系,就能創造出一個商業奇跡的年代,人們甚至無暇停下腳步認真思考。無數的草根英雄曾橫空出世,無數的追隨者們忙不迭的剝去鞋襪,踏入商海逐浪狂歡……而狂歡過后,成功者和失敗者們又會如何看待當年的激情燃燒的江湖歲月?
如今的企業家們應該考慮的,不只是今天如何賺錢,還要考慮明天、后天還能不能繼續用同樣的方式賺到錢?套用一句馬云的話,今天很美好,明天還將就,后天最美好,但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看不見后天的太陽。
前車之鑒,后車之師。在現代化企業管理的道路上,許多中國式民企仍在一路顛簸,磕磕絆絆。
在這里,筆者想與各位一同分享曾聽一位前輩講過的一則故事:
在南方以經商著名的一座小城,有一干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因懷揣共同的夢想而走到一起,并肩創業。數年之后,已頗有建樹,成長為一家業內小有名氣的企業。但有錢之后,創業團隊開始貌合神離,其中掌握實權的大股東開始以權謀私,在外另設企業,與公司暗中進行交易,以此抽離公司利潤、轉移公司資產。小股東們發現之后,卻深得隱忍之道,仍由大股東肆意為之,待大股東已可能觸犯刑律時,以舉報相挾,迫使大股東交出實權。而大股東誓不妥協,欲與小股東魚死網破。
在雙方僵持不下之際,有和事佬請出老家村里的一位族長,這位族長道骨仙風,沉浮商海數十載,見過各種市面。只見他從袖中掏出兩張小紙條,分別交與雙方,言之:“出門經商,和為先。若不和,則無須再維持下去,互損利益。請寫下一個數字,為你們各方愿意全盤接手公司而出的價格。出價高者得到公司股權,另一方則拿到轉讓款,從此之后雙方再無相欠。”說罷,手捻須髯,閉目養神。
眾人皆服,此事由此了結。
而這位老者所采用的方法,亦是現今資本市場中常用的股權對賭協議的一種變型。
經商之道,始于江湖。而正如馮倫在《野蠻生長》中所說的,以江湖方式進入,以商人方式退出。
最后,筆者建議,無論是初出茅廬,仗劍走天涯的創業人士,還是已經占據山頭,豎起自己大旗的一方豪杰,抑或是未雨綢繆,意欲開疆辟土,創立一番大事業的商業達人,應該多看看自己腳下的路,是否符合企業未來發展的需求,應該多看看自己,是否已經褪去了草莽意氣,應該看看《法說水滸》,相信會有所感悟。(轉載自《方圓律政》雜志2011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