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早報:“找一家合適的并購輔導單位”

對中國車企來說,隨著自主品牌整車企業實力的提升,參與海外并購主要就是為了獲得更先進的技術,提升競爭力。

但是,中國車企走向海外,往往失敗的多,成功的少。

失敗的,比如上汽集團收購雙龍汽車,比如龐大集團和青年汽車收購薩博。吉利收購沃爾沃還有待觀察。

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車集團18億美元收購了全球豪華車企業沃爾沃轎車公司100%的股權。這也創下了中國整車企業海外收購金額的最高紀錄。

AutoForesight汽車咨詢公司總經理張豫認為,此前輿論質疑中國車企的收購,都是質疑值不值得。而對吉利汽車,則是質疑其是否有能力做好后續經營。單從這一點看,吉利汽車就成功了。

此外,吉利收購沃爾沃后采取了“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的策略,堅決保持沃爾沃品牌的獨立性,并大量雇用有海外管理經驗的人才組建沃爾沃董事會,這些策略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消費者的質疑,也因此成為中國車企海外并購的重要借鑒。

“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收購本身是沒有錯誤的,但是收購之前你需要看準了——你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張豫說。

這時候,或許就要考量被收購目標自身是否具備較強的技術,其業務能否給收購方帶來收益,其股權結構是否清晰。

而對收購薩博來說,就有人認為,剔除賣給北汽和通用汽車掌握的技術外,薩博自身擁有的技術價值并不高,因此華泰汽車的提前退出是明智之選。

不過,即便是被收購成功,對薩博這樣的公司來說,其能否較快實現盈利也是一個未知數。

中國車企海外并購有資金和市場的優勢,但是也有劣勢,那就是規劃不夠,沒有專業的并購指導。

“很多中國公司在國內并購做得比較好,往往就把這種經驗帶到國外去,沒有很好的戰略規劃,雖然可能了解了并購目標公司,但對目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可能影響企業經營的因素缺乏分析和準備,這樣的結果往往就會失敗。”和華利盛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楊春寶說。

而張豫也認為,找一家合適的并購輔導單位看似花錢不少,但是會增大成功的系數,還是值得的。

另外,參與海外并購的中國車企中民營企業占了大多數,它們的優勢在于決策快,但是更容易出現頭腦發熱的情況。其“饑渴”的并購心態,也容易讓外商坐地起價。

現在,又一家海外著名車企在向中國企業拋出“繡球”。

道瓊斯昨日援引德國媒體報道稱,接近戴姆勒公司的消息人士透露,戴姆勒希望在中國尋找一家新的大股東。該報道進一步稱,戴姆勒首席執行長蔡澈(Dieter ZetSChe)正與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等投資方進行談判,擬出售5%-10%的股權。

對此,中國企業是否準備好了?不過,對中國企業來說,比“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謀定而后動。(轉載自《東方早報》2011年12月21日,新浪、網易、東方財富網等主流網站轉載了本文。)

最后編輯于:2018-09-24 11:06
  • 本站聲明:本站所載之法律論文、法律評論、案例、法律咨詢等,除非另有注明,著作權人均為站長楊春寶高級律師本人。歡迎其他網站鏈接,但是,未經書面許可,不得擅自摘編、轉載。引用及經許可轉載時均應注明作者和出處"法律橋",并鏈接本站。本站網址:http://www.xabzw.com。
  •  
  •         本站所有內容(包括法律咨詢、法律法規)僅供參考,不構成法律意見,本站不對資料的完整性和時效性負責。您在處理具體法律事務時,請洽詢有資質的律師。本站將努力為廣大網友提供更好的服務,但不對本站提供的任何免費服務作出正式的承諾。本站所載投稿文章,其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