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與交易安全淺談

一項交易,如果雙方沒有足夠的互信基礎,又不能銀貨兩訖,就需要解決交易安全問題。而隨著現代社會交易的日趨復雜化,交易中涉及的主體越來越多,交易的流程與模式也日漸復雜,一個完整交易往往被劃分成幾個不同的步驟,由相關各方分別或共同履行各自的義務。在復雜的交易中除了天然的互不信任外,也更容易滋生欺詐等危害交易安全的事件,因而也就更需要保障交易安全的交易模式,否則交易將無法進行。傳統的可以保障交易安全的交易模式主要包括:即時買賣、信用證、共管賬戶以及第三方托管(Escrow)等,而區塊鏈技術誕生后,因其分布式、去中介以及不可篡改等特性,為創設新的安全交易模式提供了可能。楊春寶律師團隊將在下文中對前述方式分別進行闡述。

一、即時買賣

保障交易安全,最原始、最簡單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現貨交易,亦即所謂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銀貨兩訖后買賣雙方的交易目標立即實現,通常沒有安全問題。然而,隨著交易標的的日益復雜,隱性的瑕疵難以在交易當時發現,但賣方自愿的或者法律強制的退換貨制度和售后服務制度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此不足。盡管如此,這種交易模式也只能適用于簡單的能夠銀貨兩訖的交易,在現代社會的復雜交易以及非現場交易場景下無法滿足交易各方的實際需求。

二、信用證交易

在貿易活動,尤其是國際貿易中,交易不僅涉及買賣雙方,還需要運輸、保險、銀行等多方參與,交易完成的周期也比較長。買賣雙方對于對方會否即時付款、交貨以及交付貨物的質量是否符合約定均會有很深的疑慮,信用證交易有效地解除了這一疑慮。

在信用證交易模式下,買賣雙方在貿易合同中約定使用信用證支付;開證申請人(買方)根據貿易合同向銀行申請開證并交納押金或提供其他保證;開證行根據開證申請向受益人(賣方)開出信用證并將信用證交受益人所在地通知行;通知行核對印鑒無誤后通知受益人信用證已開立;受益人確認信用證內容與貿易合同約定相符后,按信用證規定裝運貨物,并由運輸公司開具提單,受益人在信用證有效期內,將提單等單據向指定銀行提交(該銀行可能是開證行,或是信用證上指定的付款行、承兌行或議付行);付款行、承兌行或議付行按信用證條款審核單據無誤后,向受益人先行墊付貨款;付款行、承兌行或議付行將單據寄開證行或其特定的付款行索償;開證行核對單據無誤后,向議付行付款;開證行通知買方付款贖單,買方憑提單向運輸公司提取貨物。至此,交易完成。

前述流程的設計在理論上解決了先交貨還是先付款的難題,通過包括多家銀行與運輸公司的參與,只要能夠提供符合信用證條款的單據,付款行、承兌行或議付行就應向賣方墊付貨款,開證行或付款行就應根據索償請求付款,買方付款贖單后即可提貨。事實上,信用證在很多國際貿易交易中都發揮了保障交易安全的實際作用,且該模式對位于不同國家的交易各方而言確實是可供采用的交易模式中較為具備操作性的一種,這也是其自誕生以來沿用至今的重要原因。但其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在信用證交易模式中涉及多家銀行與運輸公司,流程復雜,耗時較長,導致較大的額外交易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信用證交易流程必經審單程序,即所謂“單單相符、單證相符”,不僅導致交易流程的僵化,而且其安全性亦建立在第三方信用基礎上,無法完全避免信用證欺詐。

三、運用共管賬戶

共管賬戶的設立一般與并購交易中的定金、履約保證金、合同預付款甚至全部轉讓款相關,亦可適用于并購過渡期內(協議簽訂至交割)目標公司的賬戶監管。在并購交易中,轉讓方擔心在政府審批、交易先決條件達成和交割完成后受讓方拒絕支付對價,而受讓方則擔心在對價支付后,因未能完成交割等導致交易目的不能實現。在此情形下,雙方可考慮采用共管賬戶方式:通常以交易一方名義開立銀行賬戶,并由該方持有財務專用章,另一方則持有人名章(或簽字),在雙方共同簽章的前提下才能動用該賬戶內資金,以確保資金的專款專用。該方式使轉讓方可以在資金到位的前提下放心推進交易進程,而受讓方則不用擔心在交割前即已喪失對轉讓款的控制權。然而由于并購交易的復雜性,在協議履行過程中,雙方難免會產生一些分歧,如不能很好地協調解決,將無法避免出現在一方拒絕配合情況下的僵局,因此,該方式的有效運行仍需基于雙方具備一定的信任基礎和良好的協調、溝通機制。

四、借助第三方托管(Escrow)

為避免共管賬戶的僵局,可引入第三方作為賬戶監管方,即Escrow,其模式為:債務人或出讓人或承諾人將錢款、證券、書面文件、契據、源代碼或其它財產交給獨立的第三方(通常也稱作Escrow代理人)保管,當約定的條件成就時或者法律事件發生時,由該獨立第三方將其保管之錢款、證券、書面文件、契據、源代碼或其它財產交給債權人或受讓人或受諾人。因此,只有約定的條件成就時,如文件已簽署或過戶已完成或錢款已支付或貨物已交付等,或者約定的法律事件發生時,如某人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等,獨立第三方才能將其保管的錢款、證券、書面文件、契據、源代碼或其它財產交給指定的債權人或受讓人或受諾人,否則應返還給本人。Escrow應用的一個典型場景就是淘寶平臺上的網絡購物,買方下單付款后,其支付的貨款實際轉入支付寶中,待買方收到貨物并確認收貨后,作為第三方的支付寶才會將貨款支付給賣方;如發生買方未收到貨物或退貨的情形,買方可在淘寶中申請退款和/或退貨,在退款和/或退貨申請被淘寶審核確認后貨款將由支付寶退還給買方。

Escrow方式的優點在于通過獨立第三方的介入,錢款、證券、書面文件、契據、源代碼或其它財產的交付不再依賴于雙方的互信,而僅取決于特定條件的成就,可有效避免僵局的產生。但其缺點在于:首先,由于該交易模式的有效運作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獨立第三方的獨立性和可信任,實踐中如何找到一個交易雙方均認可的獨立第三方成為該交易模式的關鍵;其次,在該交易模式的運行過程中,無法完全避免獨立第三方喪失獨立性,與其中一方通謀以危害另一方的利益;第三,獨立第三方對條件是否成就的判斷僅可基于通過客觀標準能夠明確判斷是否成就的特定條件,獨立第三方不能進行實質判斷,因此,可適用情形較為有限。

五、區塊鏈技術保障交易安全

從上述各種保障交易安全的交易模式可以看出,除了最簡單、適用情形也最局限的現貨交易模式外,無論簡單或復雜,亦無論是否引入第三方,各種交易模式的安全性均在某種程度上依賴于交易雙方或第三方的信用,而信用的缺失正是產生交易安全問題的根本原因,因此,這些交易模式存在天然的安全缺陷,而這些安全缺陷或許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予以改善甚至解決。

1、區塊鏈技術及其特征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指導編寫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2016)》給出的定義:“狹義來講, 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并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布式賬本。廣義來講,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布式節點共識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范式。”因此,狹義的區塊鏈技術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分布式記賬科技。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記賬科技經歷了從簡單賬本、復式賬本、數字化賬本到分布式賬本的發展。自以電子計算機為主要記賬手段的數字化賬本誕生以來,為保障交易記錄的準確和交易安全,交易各方需要依靠一個各方均可信任的第三方來記賬。該要求在簡單交易中或許可行,但一旦涉及復雜的交易場景,交易各方均可接受的第三方記賬方往往很難找到,而且即便能夠找到,其流程也很復雜,且交易成本很高(可參考前述信用證交易模式),在多方分布式場景下進行協同記賬也就成為保障交易安全的必然要求。事實上,區塊鏈的數據結構恰好解決了分布式記賬的基本需求。

與傳統的記賬技術相比,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賬本的核心特征在于:在一條不斷增長的數據鏈上,只可添加記錄,而歷史記錄都不可篡改;去中心化與去中介化,數據鏈不依賴于中心服務器,而是利用分布式計算機資源進行計算并存儲;參與區塊鏈的各個主體通過約定的決策機制自動達成共識,共享同一份可信的數據賬本;通過運用密碼學機制確保交易數據的不可篡改,維護共有信息的安全,同時維護數據的隱私性;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數字化智能合約在滿足預設條件時將被強制執行,交易參與方無法人工干預。簡言之,區塊鏈就是《經濟學人》所稱的“信任的機器”。

2區塊鏈技術保障交易安全的優勢

從前述特點可以看出,與傳統交易模式相比,對信任建立困難、信任維護成本高的應用場景,區塊鏈技術可以提供非常有效的幫助:首先,通過運用區塊鏈技術,交易數據都將記錄于分布式賬本,并結合了密碼學哈希和數字簽名,能夠有效防止信息被篡改,這種不可篡改特性能夠有效防止參與交易的任何一方抵賴,從而解決了信用難題以及在許多商業場景下難以尋找理想的第三方記賬方的問題,達到去中介的目的;其次,由于區塊鏈所儲存數據的不可篡改與可追溯,可實現反洗錢及海關監控、貨物位置追蹤和所有權查詢;再次,通過智能合約功能,履行數字化協議的觸發事件或條件可預先設定,一旦預設的條件滿足,交易雙方間的數字化協議將自動履行,這一過程不僅使交易各方脫離了對可信任第三方的依賴,還大量節省了時間與交易成本;第四,在傳統交易模式下,許多流程往往需要依靠人工完成,尤其是信用證的審單流程,不僅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錯,區塊鏈技術不僅可以大量節省人力,還能有效減少人工操作導致的錯誤。

3區塊鏈技術保障交易安全的路徑

長亭科技、ConsenSys與比特大陸聯合發布的《區塊鏈安全生存指南》指出:“區塊鏈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過標準算法、加密技術將一個文件或數據轉換為一個哈希值,該哈希值與文件或數據一一對應。這個文件或數據可以是記錄著一種事實、一筆交易、一筆資產或者一項權益等等,形成數據代碼與現實世界的關聯。這個哈希值被寫入一個區塊鏈交易中,并被打上時間戳。一定數量的哈希值形成一個區塊,經過節點的核查最終按時間順序被加入區塊鏈中。因此區塊鏈中的數據總是前后相繼、有據可循。在此之上的智能合約是程序語言編寫的合約條款,在滿足預設條件時,合約條款將被強制執行。而且智能合約運行在全網所有節點,個體無法將其強行停止。”

根據前述工作原理,區塊鏈技術可通過如下操作方法保障交易安全:以國際貿易為例,交易各方將交易數據均提交并儲存于透明、可靠、統一的區塊鏈平臺上形成共同賬本,使交易各方擁有經過確認的共同交易記錄并據此履約,從而降低交易風險和成本。具體而言,區塊鏈技術可實現商品流與資金流的同步,賣方的采購、生產、檢驗流程,倉儲方、運輸方的物流流程,港口和海關的清關流程,均可通過軟件預言機、硬件預言機和共識預言機完成真實、完整的數據上鏈,買賣雙方的貨幣資產數字化到區塊鏈或與區塊鏈錨定,系統確認符合智能合約預先設定的付款觸發條件,提前約定的費用將自動支付給賣方、物流各方、港口和海關。運用區塊鏈技術,除了可實現信用機制和降低履約成本、提高履約效率外,上述交易環節中的各主體在統一的區塊鏈平臺上可實時查看狀態,追溯貨物的生產和物流的全過程,數據不可篡改與交易可追溯兩大特性相結合可根除貨物流轉過程中的假冒偽劣問題,而一旦發生糾紛,數據不可篡改和時間戳的存在性證明可使舉證和追查也變得更為簡便可行。

當然,上述統一的區塊鏈平臺需要買賣雙方、買賣雙方的銀行、供應商、制造商、貨運公司、貨運代理商、海運承運商、港口和海關甚至分銷商、零售商、用戶、監管部門、第三方檢測機構等相關各方共同參與,不僅僅是技術的可信、可行問題,還需要各方的線下共識,因而需要國際組織或有很高信用的銀行或航運公司推動建立聯盟鏈并實施。例如由近50家國際銀行組成的區塊鏈聯盟R3致力于利用區塊鏈技術,在解決互信的基礎上,構建扁平化的全球一體化清算體系,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如果在成功建立全球一體化清算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上述應用于國際貿易的統一的區塊鏈平臺即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實。同理,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一步拓展供應鏈金融功能和貿易融資功能。

4區塊鏈技術保障交易安全的應用案例

起源于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激發了巨大的創新力量,國內外均已有了一些運用區塊鏈維護交易安全的應用案例。2016年9月,巴萊克銀行的合作公司Wave通過其所設立的平臺擔保了由愛爾蘭Ornua公司向塞舌爾的一家公司銷售的價值約10萬美元奶酪和黃油產品交易,完成了全球首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國際貿易。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記賬和交易處理系統,替代了傳統信用證結算過程中占用大量人力和時間的審單、制單、電報或郵寄等流程,其結算用時不到4小時,而若采用傳統的信用證方式則需要7-10天。

據外媒報道,2018年初,一艘載運6萬噸大豆的船舶由美國運往中國,買方和賣方分別是山東渤海實業有限公司和路易達孚公司(Louis Dreyfus),法國興業銀行、荷蘭國際集團和荷蘭銀行是這次交易的主要參與方。本次貿易引入區塊鏈技術,所涉及的銷售合同、信用證以及相關證書均通過簡易交易連接平臺(Easy Trading Connect)實現數字化。Russell Marine和Blue Water Shipping參與簽發了所需的證書,美國農業部就如何將植物檢疫證書納入整個操作流程提供了建議。

綜上,基于區塊鏈技術在保障交易安全上的天然優勢,區塊鏈技術已經得到了眾多金融機構和不同行業市場主體的廣泛關注,而且區塊鏈技術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在實踐中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運用。人們在許多領域進行了廣泛的嘗試,例如供應鏈管理、互聯網金融、證券和銀行業務、貿易融資、保險、醫療健康、資產管理、數字版權保護、公益慈善、政府公共服務、監管合規性與審計、游戲、公益等等。資本對于區塊鏈技術也投入很大的熱情,來自第三方研究機構的數據稱,據不完全統計,投資機構2017年在區塊鏈領域共投入12.71億元,而2018年一季度投資總額就達到6.81億元。在區塊鏈投資人眼里,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其他領域的投資人甚至成了“古典投資人”。除了民間資本的嗅覺外,北京、杭州、海南等地的政府也紛紛設立區塊鏈產業基金,支持并引導私募基金投資區塊鏈產業。

當然,在具體商業場景下對區塊鏈技術的運用并不會一蹴而就,但楊春寶律師團隊相信,基于其在交易安全保障上的天然優勢,區塊鏈技術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落地生根并開花結果,特別是在金融科技、供應鏈管理、防偽溯源、游戲等領域。

最后編輯于:2018-09-23 11:29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