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解讀丨東方甄選“不得已體面”背后,個人IP資產與證券化沖突難解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董靜怡 上海報道 

近日,俞敏洪與董宇輝的“體面分手”成為業界關注焦點。

隨著董宇輝離職,與輝同行獨立,不少網友將東方甄選此舉稱為“壯士斷腕”——核心員工離職、重要子公司轉讓、大量資金支持,自己的股價在次日暴跌超20%。

東方甄選執意剝離IP的決心可見一斑,但同時引發的是市場對東方甄選未來盈利能力的擔憂。

中小股東的質疑、股價的大幅下跌,無不反映出個人IP在資本市場中的尷尬地位。無論是直播帶貨類企業謀求進入資本市場,還是上市公司跨界進入直播帶貨領域,個人IP作為上市或擬上市企業的核心資產,與資本市場的底層運行格則和邏輯出現了沖突。

董宇輝離職,是否注定是這場風波的唯一解法?

體面背后

7月25日,俞敏洪通過公開信回應稱,董宇輝持有與輝同行所需的股權購買款,俞敏洪按符合上市公司規則和公司章程規定的方式予以安排支付。

他還在評論區強調,“這句話的意思是,宇輝購買公司的錢我安排了,公司是送給宇輝的。”

除了已經支付承諾的全部待遇,俞敏洪此前還表示,已懇請董事會及薪酬委員會并取得同意,把與輝同行的全部凈利潤獎勵給宇輝。東方甄選公告顯示,與輝同行于2023年12月22日至2024年6月30日止期間(未經審核)除稅前溢利1.89億元,純利1.41億元。

在股東交流會中,他進一步解釋道,與輝同行賬上存留了1.41億的凈利潤,是在董宇輝的收入分配之后,原本完全屬于東方甄選的凈利潤。按照之前的協議,董宇輝的分配比例是50%。

“我認為在宇輝完全獨立出去的時候,再給他一筆獎勵,是表達了我們的良好的善意,并且我們也希望把這樣的善意傳遞給社會。”俞敏洪在股東交流會中表示。

在外界看來,這稱得上是一次“體面的分手”。

不難看出,俞敏洪一直嘗試擺脫負面輿論影響,挽回其負責和善意的形象,并徹底完成“去頭部主播化”,宣告東方甄選的新發展。

董宇輝則得到了一筆天價分手費,除了與輝同行1.41億元的凈利潤分成外,還有與輝同行剩余1.41億元凈利潤,以及俞敏洪為其支付的7658萬元用于收購與輝同行股權的資金,累計達3.58億元。

有人也將這筆金額視為董宇輝的“分手費”。

緣由為這場體面分手買單的,涉及中小股東。有股民直接質問:“俞敏洪對得起董宇輝,對得起東方甄選的股民嗎?”

康德智庫專家、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楊春寶律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重要子公司轉讓,甚至用公司的大量資金支持管理層收購,有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重大嫌疑。

關于“俞敏洪將公司送給董宇輝一說”,楊春寶認為,雖然其內部決策應該履行了相關程序,但依然有違反董事的忠實義務與勤勉義務、沒有為公司的最大利益盡到管理者通常應有的合理注意的嫌疑。

在分家消息公布次日早盤,東方甄選低開低走,最低跌超28%。截至當日收盤,東方甄選跌23%,報9.5港元/股。

與輝同行的剝離、核心員工董宇輝離職引發市場對東方甄選未來盈利能力的擔憂。楊春寶向記者表示,從法律角度看,股價大跌也反映了東方甄選公司治理的不完善、信息披露的不充分引發市場對東方甄選的擔憂。

前路迷茫

不惜得罪眾多小股東也要完成斷舍離,俞敏洪也是走到了一個“不得不做”的臨界點。

正如他在股東交流會中所說,與輝同行的剝離是不可避免的,在某種程度上對公司的發展是有好處的。

董宇輝作為東方甄選的標志性人物,其個人IP與東方甄選深度綁定,對公司的影響力巨大。然而,個人IP的不穩定性和不可復制性與企業追求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之間存在沖突。

過去半年,動蕩的輿論環境導致了兩邊公司發展出現巨大的不確定性,股價受外部影響劇烈波動,公司信譽度和美譽度急劇下降,一種管理上的失衡已然顯露。

“主播、管理層的言論都被放大了,而資本市場是非常脆弱的。”艾媒咨詢CEO張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剝離有強大影響力的個人IP確實是一條路徑。有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董宇輝的離開或許可以使東方甄選更專注于長期戰略發展,而不是依賴個人IP,降低了公司運營的風險。東方甄選也在積極調整業務模式,比如加強自營產品線。

“我覺得只有一個有產品的公司才是真正的公司,依賴流量,尤其是通過個人魅力吸引流量的公司,雖然是一種經濟現象,但是一個非常不穩定的公司。”俞敏洪在股東交流會上表示。據東方甄選透露,2024下半財年(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東方甄選公司自營產品GMV突破36億元,同比增長108%,環比增長74%。

個人IP作為上市或擬上市企業的核心資產,個人離職即會導致公司核心資產的“滅失”,這對上市公司的定價邏輯構成重大拷問。

董宇輝畢竟是東方甄選的標志性人物和重要的增長引擎,其離職可能導致公司銷售業績大幅縮水,同時也會影響市場對東方甄選的信心。盡管東方甄選已經開始調整業務模式,加強自營產品線,以降低對個人IP的依賴,但這種轉型需要時間,并且也會面臨一定的挑戰。

對董宇輝及與輝同行來說,前路也很迷茫。“反感成為網紅”、“只喜歡教書”的董宇輝被迫出來獨立經營一家企業,同時仍會受到大量的關注和輿論影響,這對于一家年輕企業的成長來說是有難度的。

張毅向記者表示,董宇輝離開了東方甄選后,他是否仍能被消費者和用戶粉絲廣泛認知和接受是一個問題。另一個問題則是董宇輝是否具備相應的管理和能力,以支撐起一個更龐大的企業管理體系。

如果雙方都能克服眼下的挑戰,競爭則更不可避免。因為沒有簽訂任何競業協議,與輝同行將有可能成為東方甄選在抖音最重要的競爭對手。

俞敏洪也在股東交流會中提到,兩個公司存在競爭關系,但他希望這種競爭是友好的,甚至是互相加持的。

治理之困

鬧劇之后,反映出的是個人IP在資本市場中的困境。

一方面,個人IP對企業具有重要的商業價值;另一方面,個人IP的不穩定性與資本市場的運行規則存在沖突。

究其根源,因為上市企業資本市場定價與遠期價值的預期有關,個人IP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因自然人的滅失不可避免,遠期價值的邏輯會最終“歸零”。當個人IP作為上市或擬上市企業的核心資產時,其在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

“個人IP如何資產化是個大難題,這也正是我國公司法不認可其可以作為股東出資的原因。”楊春寶向記者表示。

他補充表示,我國公司法第四十八條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股權、債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可以用貨幣估價,二是可以依法轉讓。

“個人IP雖然可以用貨幣估價,但恐怕無法轉讓給公司,一旦其離職,個人IP就不再是能為公司盈利的資產,公司對其沒有掌控力。”楊春寶表示。

東方甄選堅定自營品路徑,選擇直接剝離個人IP,雖然某種程度上使其“流量+產品”的雙引擎就此熄火,但整體MCN屬性減弱,路徑更為清晰,未來則有望依托產品探索出新的增長模式。

人才、流量與資本的結合越來越緊密,有沒有能留住董宇輝的其他解法?

羅永浩在評價董宇輝離職事件時舉例稱,美腕公司的老板戚振波與李佳琦在處理這一問題上提供了另一條路徑。

起初,戚振波是公司老板,而李佳琦僅為一名普通員工。隨著李佳琦事業的成功,他在公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美腕公司不斷增加李佳琦的股份,直至他成為第二大股東或最大股東,這使得他們能夠繼續友好合作,實現共贏。羅永浩認為,在私營企業中,貢獻最大的人成為最大的受益者,這符合合理和公正的原則。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鄭志剛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股權結構設計作為治理思維下的典型工具為化解類似東方甄選的治理危機提供了足夠的策略選擇空間,可以調整股權結構使得董宇輝在企業中擁有更大的控制權和決策權。

“在蛋糕做大的基礎上,通過股權比例的設定維護合作雙方的利益。當一方對蛋糕的分配不滿意時,還可以通過協商重新劃定蛋糕的分配比例。而股權為完成這一切在商業社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鄭志剛認為,通過調整股權比例,企業可以在做大蛋糕的基礎上,更好地協調各方的利益,確保各方都能從中獲益。

這種股權結構設計亦并非萬能鑰匙,它需要在實際操作中考慮更多的復雜因素,尤其對于一家已經上市的公眾公司。

  • 本站聲明:本站所載之法律論文、法律評論、案例、法律咨詢等,除非另有注明,著作權人均為站長楊春寶高級律師本人。歡迎其他網站鏈接,但是,未經書面許可,不得擅自摘編、轉載。引用及經許可轉載時均應注明作者和出處"法律橋",并鏈接本站。本站網址:http://www.xabzw.com。
  •  
  •         本站所有內容(包括法律咨詢、法律法規)僅供參考,不構成法律意見,本站不對資料的完整性和時效性負責。您在處理具體法律事務時,請洽詢有資質的律師。本站將努力為廣大網友提供更好的服務,但不對本站提供的任何免費服務作出正式的承諾。本站所載投稿文章,其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發表回復